石湾陶塑藏品系列展首场开幕!沙画述史、作品对话,雅俗共赏、趣味盎然!

发布时间:2021-01-23   阅读:2284   文旅体

  作为岭南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湾陶艺底蕴深厚,历史可上溯千年。1月19日19:30,“陶缘·塑源——石湾陶塑藏品展(一)”在广东省新石湾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广东省新石湾美术馆主办,岭南酒文化博物馆、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协办。

图片1.jpg

入世近俗,以俗为雅,

近60件“石湾公仔”值得玩味

  本次石湾陶塑藏品系列展作为第一场,遴选了近60件以人物塑像为主的作品,取材包括日常生活的拍蚊公、官员、读书公、童子;小说、演义的汉钟离、时迁偷鸡、卞庄刺虎、土地公;佛教与其他小说的寿星公、钟馗捉鬼、北海庇羊等等。

图片2.jpg

  展览策展顾问、佛山市文联主席杨凡周指出,石湾窑是民窑,石湾陶艺是源于民间的陶塑艺术,表现出民窑的亲切感和朴实感。以工商手工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强调个体的情感与欲望,讲求人性的自然和俗世的享受,追求生活的自在与自足,使其文化充满了世俗的人性与情调,反映出市民大众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所以石湾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平民化、感性化的世俗文化。

  “既体现了石湾陶塑的整体风貌和发展脉络,又体现出岭南文化入世近俗的人生态度和以俗为雅的文化趣味,我相信这个展览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一个普通的艺术作品展览,其意义不言而喻。”杨凡周说道。

一窥风貌,古今交流

石湾陶塑系列展致敬匠心

图片3.jpg

  目前,新石湾美术馆收藏石湾陶塑方面的作品共有800多件,创作时间涵盖清代、民国和20世纪60-70年代,题材包括仙佛形象、世俗人物、文人高士、戏曲故事等,也包括特殊年代无所不在的政治题材,其中不乏黄古珍、潘玉书、刘佐潮、梁炎均、陈淡池、陈赤等名家作品,比较全面地体现了石湾陶塑的整体风貌和发展脉络。

  新石湾美术馆创办人、佛山市博物馆理事会理事长范绍辉表示,这次展览只是石湾陶塑系列展的第一期,接下来还会有第二、第三……直至所有精华的藏品都展呈给大家欣赏。举办这个“陶缘”系列展览,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尝试全面地体现石湾陶塑的整体风貌,追溯石湾陶塑繁盛期的发展脉络,弘扬和传承岭南传统文化;二是创造一个让石湾陶塑非遗技艺传承人可以跟古代能工巧匠进行无声对话和精神交流的机会,继续发挥新石湾美术馆展览平台和典藏研究的功用,为石湾陶塑的传承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三是致敬农耕社会陶塑大师的匠心,致敬石湾陶塑这项国家级非遗技艺。

图片5.jpg

  本次展览让观众可以一睹明清至民国时期的“石湾公仔”风貌,在传统作品的造型和釉色上,窥见如今石湾公仔的发展与创新,传承和发扬本土传统优秀文化,为佛山市的博物馆之城建设添砖加瓦。

图片6.jpg

图片7.jpg

  此外,为了丰富本次展览的表现形式,展厅中用了沙画的视频讲述石湾窑的发展简史与本次展览概况,并增加了使用作品图片制作作品动态对话的表现形式,达到让文物“动起来”的生动效果,精彩不容错过。

石湾陶塑、文化名片,

需致知力行才能继往开来

图片8.jpg

  最后,一直致力于艺术文化理论研究的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广州美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学术委员会主任梁江在致辞中对坚守佛山文化建设的工作者表示了由衷的敬意,他指出,石湾陶塑从2006年成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佛山文化非常有特色的一张名片。除此之外,由于石湾陶塑与岭南文化有着非同一般的渊源,这就使得佛山的陶艺研究越发广阔,但是石湾陶艺在理论研究方面需要更多的着力,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如何在新的领域当中将其发扬光大,是我们当代文化人与佛山市民都应该思考的。

  本次展览持续至2月28日,可通过广东省新石湾美术馆公众号预约观展。


信息时报记者:林丹

实习生:林芷欣 

通讯员:李彩兰

关注新佛山(xxsbxfs)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精彩

相关新闻